广州文化设施四大馆 —“一馆一园”项目
One Museum and One Garden International Designing Contest for the Four Venues among Cultural Facilities in Guangzhou
One Museum and One Garden International Designing Contest for the Four Venues among Cultural Facilities in Guangzhou
规划项目, 国际竞赛第一阶段第一名 设计时间 : 2013年 项目地点 : 中国 .广州 项目规模: 总用地面积约34.5公顷
< 返回 Back

IAPA於2014年 1月结束的广州文化设施“四大馆”国际竞赛中,澳大利亚IAPA公司以“筑 . 景 . 榕 . 荟”为概念的”一馆一园”设计方案被评为优胜方案第一名。
广州文化设施“四大馆”是广州市未来四年最重要的文化设施项目。规划包含南北两部分,其中北片“三馆一场”包括广州博物馆新馆、广州美术馆、广州科学馆和岭南广场; 南片“一馆一园”包括广州文化馆和岭南大观园 , 竞赛组委会希望将“四大馆”打造为广州市新岭南文化中心,从而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同时将其打造为世界一流、经得起时代检验的文化设施精品。
广州文化设施“四大馆”是广州市未来四年最重要的文化设施项目。规划包含南北两部分,其中北片“三馆一场”包括广州博物馆新馆、广州美术馆、广州科学馆和岭南广场; 南片“一馆一园”包括广州文化馆和岭南大观园 , 竞赛组委会希望将“四大馆”打造为广州市新岭南文化中心,从而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同时将其打造为世界一流、经得起时代检验的文化设施精品。

“一馆一园”项目位于海珠湖湿地公园北侧,东邻万亩果园,生态环境良好,是广州市新城市中轴线南段的重要节点。项目总用地面积约34.5公顷,包括广州文化馆和岭南大观园。项目主要研究广州文化馆、岭南大观园与海珠湖公园景观的融和;滨水岸线的利用和处理。

位于广州新的城市中轴线南端的“一馆一园”项目,它将不只是珠江新城国际化大都市中轴线的简单延伸,更不会是对传统文化和符号的简单复制。如何运用一种岭南园林建筑的现代语汇,打造一个具有创意的、体现“百粤精萃,岭南风情”的群众文化活动空间,将是本项目最大的特色和挑战。

设计理念:筑•景•榕•荟
公共文化中心:设计的态度—筑景
公共文化中心作为整个项目中最重要的建筑,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一个集公益演出、培训、展览、创作、研究、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于一体的设施现代、功能齐备、服务多元的文化馆。
公共文化中心:设计的态度—筑景
公共文化中心作为整个项目中最重要的建筑,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一个集公益演出、培训、展览、创作、研究、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于一体的设施现代、功能齐备、服务多元的文化馆。

在海珠湖公园里置入大型的公共建筑,我们的态度不是彰显建筑体量的壮阔雄伟,而是采用极其谦逊的姿态把新建筑融入到海珠湖公园的生态景观环境当中。

公共文化中心的设计充分结合广州的气候特点,大胆采用岭南绿化植物作为立面造型的一部分,使得建筑与绿化共生一体,形成了岭南建筑新的表现方式。建筑内部采用岭南园林式布局,以敞廊的方式把高低错落的空间串联起来,丰富了游园的趣味性,也形成了多层岭南园林特有的复合关系。
室内的空间始终围绕着庭院展开活动,可开可合,与景相融。教室和小演讲厅既可完全向自然开放,又可完全封闭成为小型演出和讲演的场地。而半下沉的小剧场空间则可通过两侧的庭院与地面相联,绿化则融入建筑的各个角落,从下沉庭院到地面,从内庭到外立面,无处不在。

为了最大限度的提供市民共享的绿色生态活动场地,设计中把不需要直接采光并且体量较大的剧场空间以亲土建筑的形式半下沉布置,剧场的上部形成了与群众活动广场相连的坡地景观,为市民提供多功能的户外活动场地。






八大园是汇聚了众多岭南文化的园林建筑群,东区主要设置了广府园、广绣园、曲艺园与翰墨园等四大园。西区设置了曲水观景园、飘香百果园、潮汕民俗园、客家风韵园。八大园建筑设计尊重并提炼岭南文化特质,并结合现状环境要素、对建筑与园林的创新性和溯源性等进行逐一回应。

榕树装置的规划与设计是超越公园尺度、结合广州的城市发展形象考虑的。我们力求打造一组专属于广州的文化地标,以岭南大榕树为设计灵感的艺术装置不仅是集生态节能、空中观景、休闲聚会、步行游览、科普教育、以及灯光艺术等多重体验于一体的多功能城市艺术装置,还将为广州树立一个展示绿色生态、低碳节能技术的城市建设新范本!

整个榕树装置是一个立体岭南植物园。其绿化体系主要分为核心筒绿化、平台绿化、种植箱绿化与支架绿化四个层次。作为园内最高的观景点,为人们提供鸟瞰整个园区和远眺海珠湖的最佳视角。
首席设计师:Paul Bo Peng彭勃 先生(澳籍)
项目负责人:Stoney Yu余定 先生(中国籍) Yen Hu胡彥 先生(中国籍)
主要设计师: Chao Niu牛超(中国籍) Yao胡耀英(中国籍) Kan黄卫建(中国籍) Zhe张哲(中国籍) giulio(意大利籍)
项目负责人:Stoney Yu余定 先生(中国籍) Yen Hu胡彥 先生(中国籍)
主要设计师: Chao Niu牛超(中国籍) Yao胡耀英(中国籍) Kan黄卫建(中国籍) Zhe张哲(中国籍) giulio(意大利籍)